(評論) nothing inEar VS OpenEar

| | , , ,

用香港廣東話收聽此文章
Getting your Trinity Audio player ready...

nothing耳機在第一代推出以來已廣為人知,產品設計是一流,透明的外表已成為產品的標誌了,整個設計團隊應記一功。剛推出了nothing Ear (Open) (下文會稱nothing Ear Open) 是首款走OpenEar款式的nothing產品,我們就跟nothing 1,2 代耳機一起玩了一星期,inEar及Open Ear分別就可以看此文睇清。先看看一代相頭。

第一代第一款耳機,in ear款式,透明外殼設計,當天一推出我便課金了。
後來二代 (右邊) 因為支援LDAC,為了高清音樂,我自己立即更新及用黑色。

今次我以 nothing Ear Open 跟nothing ear 2 代放在一起,產品的大小各位可以比一比。

拍照時覺得很大,但其實一點也不會,而且真的超輕,質感很好,完全不覺膠感。

耳機掛耳的膠帶採用了液態矽膠材質,感覺相當不錯有如自己肌膚一樣。
耳機僅重8.1克,加上設計可勾住耳仔,無論你耳仔結構如何也能上耳!

nothing Ear Open 抵讚功能

廢話少講,為何要買Open ear的耳機?我先講抵讚功能,IP54+設計一流+保有原本第一代透明設計+同時又追加新元素,超好的EQ功能(這功能你用Android/iOS都可以使用,但必須下載官方app)。

這堆獨有功能,對一部份玩開DAP的朋友不會陌生,如果以本人而言,Bose這幾年單是輸EQ及app部份已被眾人放棄,你看看街上有人使用QE4.5之類嗎?

Open Ear音效先進,對外通透

很多人不會明白in-ear耳機不是人人合適,因為體質問題,例如有同事皮膚是油性,除了面及頭髮長期出油外,其實耳也一樣會有很多分泌物。如果用in-ear對於他們而言很痛苦,衛生問題令他們對in-ear卻步。

此外工作方面,有部份朋友如揸車時都喜歡聽歌,但又不想完全開盡ANC或用in-ear把現場環境音去遮掩了,這款nothing Ear Open就超合適了。

又是真實體驗,中午去買外賣,你用Ear (open)便可以聽到阿姐及落單了,不需要在in-ear攪setting或pause,運動也是另一好處,在跑時你可邊跑邊聽到現場環境,特別適合街跑或訓練時使用。

至於為何如此強大?nothing通過其(正在申請)專利的振膜、鈦塗層、超輕驅動單元和階梯式設計提供卓越的音質,聽個專利名已感到強大。定製振膜形狀減少失真並增強低頻,而鈦塗層則重現清晰的高音。驅動元件比典型耳機輕近30%,提升中高頻表現,而階梯式驅動單元則將揚聲器物理上移近耳朵而不妨礙舒適。自動低音增強算法優化低頻,以提供更豐富的低音體驗。

另外價錢是抵買的,只需港幣1,199 元,如果有用信用卡或者某些大公司的會員,基本都一定有回贈及9折,一千左右一定能入手。香港朋友可以去連卡佛 Lane Crawford、1O1O、csl、豐澤Fortress !

nothing ear open跑分極高,超越Bose

另一方面,在幾個跑分平台中,nothing Ear Open都得到不錯分數,完勝多款open ear耳機,包括Bose。例如Soundguys發燒耳機外國站更指nothing ear open比Bose在聲音上完勝。

總結: open ear耳機是跟in ear耳機兩回事,不應比較,而是看需要使用,以本人而言,朝早坐車返工一定in ear出動。至於自己揸車或出外運動做gym,我會使用此款open ear產品,因為外在環境因素,如忽然有突發事件,open ear 分分鐘幫你不少。

而最關心音色上,nothing連bose都可以勝出,相信從未買過nothing的你可以入坑試玩。大家再可以參照外國zdnet測試使用後文,也是提到此款nothing open ear耳機如何完勝作者的Bose。

不知不覺nothing已佔在耳機界有一定知名度及信心,大家在購買耳機時可以在再多一個選擇!

分享到:
Previous

(評一下) Apple 公佈沒驚喜少許更新之 iPad mini 20241 min read

Hello Kitty x G-Shock 50周年版1 min read

Next